位在莫比山路上的 M50 藝術特區,就像是在上海新闢的藝術小世界。
什麼空間適合當藝文特區呢?藝術創作者最需要的是 – 空間(寬闊的空間),平面畫作有大有小,能輕鬆的把創作材料、畫作搬進搬出,需要的是空曠的地方,更不用說現代藝術的創作素材多元又新奇,能提供方便創作者發揮的空間是重要的考量。
這麼比喻好了,如果今天要開闢的是軟體創業園區,基本的辦公設備建立好之後,工程師們只要搬著電腦入駐,就能開始工作。藝術創作就不同的,作品尺寸有大有小、有形的、無形的,有著很大的差別,這也是為什麼倉庫是轉型為藝文特區的最佳基底。
(看看泰國老倉庫怎麼玩>>>曼谷 The Jam Factory|老倉庫新創意)
M50 特區大部分的建築原是紡織廠房,轉型之後,自由改建、隔間,進駐了上百間的藝術工作室,讓藝術家們有創作的空間、展覽的空間,進一步結合輕食、咖啡店,成為上海的藝術亮點,沿街的牆面上還有一整片的塗鴉,不是美術館內正經表框的畫作,卻能看見顏料之中滿滿的生命力。

倉庫改造的空間,也能看出設計小心思

結合咖啡店、餐飲店,吸引更多假日人潮前往
M50 有近20棟大小不等 2-3層樓的舊廠房,樓房也不是工整的排列,建築物之間的間隔,也圍出一些趣味,大的空地可以充當小小展演場地、大型的裝置藝術擺設;有些建築之間圍起的狹小通道,則像是通往新天地的秘密小徑。就是這樣,在紅磚色的舊廠房裡頭,大家各自佔據一角,創造起自己的小天地,穿梭在其中更有意思。

不完整的空間也能玩一玩
裡面大部分的工作室門口都會有"禁止拍攝"的圖示,還看見有藝術家也趕上數位化的潮流,在作品旁邊放上QR code 讓你可以線上欣賞,但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在拍照,而且相機喀擦喀擦的響,管理的人好像也習以為常了!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概念還有待教化!
雖然全世界都知道,中國政府會屏蔽他們不想讓人民看到的東西,新聞、網路、報紙…皆是如此,我在M50 的創作裡面,卻看到解放。一些自由的空間,不是明顯的寫著大字的布條、不是喊著口號走上街頭,是以一種隱晦的形式穩穩的立在作品裡面。我在他們的創作之中,見到完全的解放。
M50 創意園區
地址|普陀區蘇州河南岸的莫干山路50號
交通資訊|地鐵 7 號線長壽路站,步行過去 15 分鐘
免門票!